矶钓前,钓手都会用试底铅来探水域,而在用试底铅探水域时,钓手一方面要注意测试的方式;另一方面要注意所用底铅的重要,如果钓手需不注意底铅的重量选择,那么会影响对水域深度的判断,进而分不清哪里是凹槽,哪里浅区暗礁,于是也就难以找到海鱼的活动区域。
/ l, C7 K* f+ v% p, M/ x ; e5 }4 j* F: q5 I+ H
一、测试方式
* e. \8 g" I' F3 Z* e, o8 \ 1、测试的长度,一般在五竿左右
m P: A; t2 a) c5 ] & @4 J( S. T& y% Z. N
2、测试的范围,可以是以钓手为中心,作一个扇形。而每一层扇型里,钓手应该在心里定好预测的标点。
/ Y j+ C4 x( y ; B: }0 f# H+ s
二、底铅的重量
6 {' _3 S$ v6 m% \, Q9 p& x# c2 N 1、底铅过重
% Q5 b4 t' O" w. O$ _* W# R3 H, v" D 当底铅过重时,钓组的下沉速度就会过快,这样虽然底铅已经到达了预测标点,但是钓组却没有到达,于是钓组与预测标点就会形成斜角,而不是直角,进而测出来的水域深度会比实际的深。如下图:% P9 ?1 c& D0 i7 b4 O
1 ]5 B* [: e5 Q* J
2、底铅过轻' y" M' ~8 J, P/ r7 t
若是底铅过轻,那么钓组被抛投过去后,受水流的阻力的影响,就会漂得过远,错过了预测标点,于是测出来的深度就不是预测标点的了。
/ V2 t& r" m7 J1 ?: M$ G
4 i$ o9 o% f/ U6 L0 i' k 因此,一般来说,探底铅的理想重量在2克到4克之间,即夹铅的重量在5B~1.0之间。另外,钓手在探底时,还需要注意水流速度,因为水流速度会影响底铅到点的时间。如果水流速度快,那么底铅入水后,要稳定下来的时间会比较长的,这样虽然对最终测试的准确度影响不大,但是深度会比实际的深一点,对此,钓手心里要数。$ ^% L: v7 X; q( [+ p'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