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
7 S2 V6 L- [# V3 p9 x7 R! O" g+ R; D) ^7 V- _5 m/ V: N
- b A I# G4 \& F& u7 S4 {
肉食性鱼类对小鱼、小虾等荤饵感兴趣,草食性鱼类对藻类、水草等植物饵料感兴趣。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般鱼类都有贪食期、厌食期和绝食期。有些鱼类在产卵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特别贪食;有些鱼类在产卵后却停止进食。鱼的种类不同,其贪食期、厌食期和绝食期也不尽相同。鲤科鱼类,一般在水温18~30℃食欲旺盛;鳟科鱼类,在水温26℃以上则难以生活,例如大麻哈鱼,即在水温4℃左右时产卵;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贪食期,水温必须在30℃以上。" V7 a6 z6 E& v2 w# o( T9 Y# w7 o
7 r+ P" g9 C/ d i0 s$ Q' |) z. F: Y2 \/ d/ V/ v
在贪食期垂钓,效果自然大增;在厌食期垂钓,效果要差些,在停食期垂钓,只能使用锚钩、蜈蚣钩拖拉钓法,才偶尔有些收获。很明显,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此简介如次。
! F i- M: ^4 R! G
) U& v4 T0 F. i% P, q p" P$ e5 K! B% R
第一、视觉与钓饵的关系。 大多数的鱼类,一般视觉不敏感,呈近视状态者占绝大多数。视觉良好的个别鱼类绝无仅有,比如黑鲷,在清澈的水质中能见力竟达数十米,不但能观察到钓饵的种类、形状、大小,还能判断出二毫米直径钓线的存在。因此,垂钓黑鲷的钓线必须十分讲究:细而与水同色。而垂钓其他鱼类,钓饵则应适应其视力弱的特点:必须用其光泽、色彩、形状、动作等条件来吸引鱼类吞饵进食。
' p3 q4 L7 r3 C7 l
, t( J7 e: E' k6 I7 f5 R+ Q
+ R; e/ z6 q5 r8 ^8 \ 第二、嗅觉与钓饵的关系。 一般鱼类的嗅觉比较灵敏,其嗅觉器官也很发达:例如,圆口类的鳗鱼,其鼻孔通到咽喉部;软骨鱼类的嗅觉能力更强,在施钓过程中,钓线接触过血腥饵料的部位,常常被鲨鱼咬断。但是,大多数的硬骨鱼类的嗅觉较为迟钝,有的甚至因为疲劳而失灵。4 s. x# z/ B; r5 y+ F
5 a! m2 W- [2 l; @7 s" ~, c+ b( C/ m
为了提高钓获量,必须迎合鱼类的嗅觉口味,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浓味饵料,势在必行。例如:施钓贪食性的凶猛鱼类,必须选用腥味大的动物性钓饵;施钓淡水中的鲤鱼、草鱼、鲫鱼等,应该选用面食之类的植物性钓饵,并且在饵料中应掺加些豆饼、白酒、香油等具有芬芳气味的佐料;使用腐败的肉类作钓饵,可以垂钓鳗鱼;而黑鲷对死鲍的臭气极感兴趣,用以作钓饵,垂钓黑鲷的效果颇佳。尤其在能见度较低的混浊水域施钓,从嗅觉角度选择钓饵比从视觉角度选择钓饵更为重要。
( y8 n" h) G$ F! n m- ~: H& l+ L$ O$ ?* s8 u5 l
/ j% ]4 l5 m- P. g 第三、味觉与钓饵的关系。鱼类味觉的感受是由味蕾引起的。味蕾一般分布在鱼类的唇缘上、牙齿中间、口腔内和触须上。一般鱼类,大都用口唇摄食。其进食过程,通常是吞进——吐出——再吞进——再吐出,从味道上反复辨别,直至确认可食时才咽下。实践证明,选用新鲜、洁净的钓饵,上鱼率较高;如使用具有辛酸味和过咸的钓饵,钓获效果欠佳。! ?, E- }" a* C" P
- b4 j! z3 O+ j
) t* _3 G& r/ e$ W3 H
第四、触觉与钓饵的关系。鱼类的触觉器官主要是触须和侧线。它和雷达一样,能够敏感的感知外界事物。在水域中如果有凶猛鱼类和危险信号,即可由触须和侧线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到大脑,大脑马上发出指令,传给运动系统,立即采取避开措施。在水域中如果发现美味可口的食物,即可游上前去吞食。因此,钓饵需注意选用软硬适度、粗细粘滑合宜、新鲜度较好者,方能提高钓获率。
p D+ v! n1 j; Y# M# R0 @/ f* j v7 ?3 w: Z7 i0 f& ]/ _: V1 W
~6 n6 F1 g4 [' E
第五、听觉与钓饵的关系。一般鱼类大都具有感受声音的能力。日本学者通过实验发现,鲤鱼对投竿时竿体发出的颤音极感兴趣。因此,反复投竿,其声音能招徕鲤鱼向钓点集聚。在养殖场的鱼池中,饲养员投料喂鱼时往往发出噼里叭啦的声响。这声响给池鱼一信号,即刻迅猛游到投饵地点,这已形成条件反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声振集鱼器,就是根据某些鱼类对一定的音频敏感程度研制而成的。因此,在施钓过程中,向钓点投放钓饵发出的声响,往往能够诱集鱼群。/ R' m: f" T& o) y6 d0 \( A
+ h* Q+ b4 l! u, D. }8 |' [+ o
9 I) N9 o1 G) p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钓过程中,鱼类吞饵进食,通常是利用各种感官共同协调来完成的。但各种鱼类大都有主要感官辨别食物。例如,狗母鱼多用眼睛观察,鲤鱼的化学性感觉比较灵敏,鲟鱼多用触须来探知食物。因此,在垂钓对象鱼时,按不同对象鱼的感觉特征配备的饵至关重要,必须十分注意。+ m5 t) T9 a, J @0 ]! ]6 `
5 j' w1 ? F*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