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附:; H% d! O5 L* w! ?
1:秋钓时间较长,一般在8月中旬(立秋后)至11月下旬(小雪前)近4个月时间,此期间为海鲋生长期,当年小鱼至11月
4 h3 g8 S' O" L: n3 h# B+ I0 p份可由几克长至150克,上年“海鲋”则可钓至250至1000克以上者。& _& Q* b, C$ I+ v' c6 E3 r( ?" L
1 b" w# J, {2 R& T- k
2:钓“海鲋”要选择在沙底海域,不要在礁石堆、圬泥和海草中钓,有条件者可在堤坝上或20米处即为沙滩的礁石上
4 j5 y4 O4 o4 k1 T/ }钓,无堤坝或礁石,可在浅滩上,随着涨落潮的潮刃钓。大风浪过后,最理想的钓点是窝风的海湾,海鲋为避风浪过大,往往
5 H% r* N( t) f, k7 `9 [会窝在背风的S型湾中,也能找到这样的钓点,会有较丰厚的收获。- M3 R: ^+ p! X7 }' l
7 V1 @* n7 S1 V: r7 [3 ~4 a
3:海鲋喜群居,少则三五成群,多者数十百条。游性活跃,游速较快,无固定聚居点,喜欢在风浪中和风浪后的沙滩
1 a, K& o1 @1 k* V" ~0 m浪花下觅食。风平浪静时则游速较缓,觅食较少,多匿藏于稍深的水下暗礁旁或海藻中。因此,钓海鲋要选择在风浪前和风浪# y- k+ a" T% @. i! S& m1 {7 \! U
后的较短一段时间(一般1~2天)。沿海渔民有句谚语:“抢风头,抓风尾。”这正是钓海鲋的最好时机。海鲋虽喜风浪,但也) g5 x' X) ^7 H8 n5 }) t
不宜过大,超过七八级风,海鲋即进入深水,不易钓到,最好为四~六级风浪海。
! X3 S) W/ p1 R* D8 B: k7 W: e/ g7 y, ` x% e; W
4:甩竿钓是钓海鲋的主要方法,甩竿可在扇面形的范围内,远近距离不等的多点授钓。在一般的情况下,要求尽量甩
; @* {0 L; s, u! y7 C3 R得远一些,待砣和钓饵落入水底后,稍停,即断续地摇动绕线器,慢慢地把砣和钓饵拖回,如鱼未上钩,再甩出去,再收回,; c' `+ ]8 Q3 D. v2 q) T7 y7 `% _
往复拖动,使钓饵受到水流的冲击,不断摆动,呈活饵状,“海鲋”喜食活饵,会很快追来吞食。一旦上鱼,则继续甩至或拖
: U# Z+ j( B, T# `至上鱼点,不要忽远忽近忽左忽右投钓,因为,有鱼吞饵上钩后,会引来其他的鱼,在上鱼点附近游动寻找钓饵,甩得准确,! c: x' L% s, S+ Y
动作快,会连续钓到,否则,鱼群就会游开离去。此种钓法叫“拖钩钓”。“拖钩钓”要手把钓竿,手感灵敏,反应迅速,海
/ w |$ U0 _7 H1 A鲋上钩后,会连续猛烈地拽动钓线,要迅速刹钩收线,中途尽量不要停顿,以防脱钩。把砣和鱼饵甩出落入水底,收紧钓线
- A, \% t" I4 B& ?" {后,不再拖动,利用水中暗流冲动鱼饵来钓,鱼上钩后,竿梢会不停摆动,即可迅速收竿,此种钓法叫做不拖钩钓或者叫呆 z5 R8 c* |$ Y' |/ a" |
钓。不拖钩钓,依靠目光观察,要注意力集中,发现鱼竿抖动,要迅速拿起竿刹钩,但就动作而言,却显稍缓,不如拖钩钓一. L' f' h* J' q! B
气呵成。此种钓法适合一人多竿,但单竿上鱼率较拖钩钓明显为低。# P# a4 w% f) f7 [' ?0 l: U
7 t) B* g/ L0 T0 o
5:甩竿是钓下水鱼,钓钩应拴在砣的下端,随砣而至水底。一般可拴相距200毫米左右2只钩。钩线要长一些,钩$ r& `( |3 k# G2 V% o/ {+ z
- Q. w4 E. _7 m. b# T! R$ p4 C线长,钓饵被水冲动的幅度和范围就大,钓鱼的效果也就越好,一般的可在250~400毫米之间。钩线直径以0.35至0.4毫米3 M S9 z5 | Y! a' r( O
为宜,过粗则在水中摆动僵硬,效果不佳,过细则不牢固,夜钓海鲋钓效也较好。“海鲋”夜间喜溜边,顺着堤坝或礁石游动
$ h6 M3 m* S4 y& l* Z2 X) o$ X" r觅食。用甩竿不要甩得太远,甩出堤坝或礁石七八米即可,用手竿可顺着堤坝或礁边,垂直将钓饵放入水中,待沉底后,慢慢! X) O2 l8 z9 R8 o/ L0 Z6 P3 }
提至半水,再缓缓放下,再提起,反复提钓。夜间提钓,在风浪后,往往收获颇丰。海鲋食性较杂,喜食牡蛎、贝类、虾类及3 `- z1 w6 ~! p4 |# \$ k
沙蚕等。常用的钓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长在海边沙滩中的白虾,俗称“极虾”,是海鲋非常喜食的饵料,上鱼率较高,但6 E* K' E5 T- m8 ^2 T) R
其皮肉薄脆、易破碎不连钩。另一种是“沙蚕”俗称“海蛆”。“沙蚕”中以退潮后海边酥石中挖取的“扁蚕”为最佳,上鱼0 z$ s" R& \- A- n
较快,但挖取不易,故用者较少,使用较普通的为退潮后在沙滩中挖取的“管蚕”,挖取容易,钓效也较好。这里所谈均为岸
k2 s8 k, ] Z, [6 g3 }, H钓钓法,船钓与“岸钓”大致相同,风浪海是钓海鲋的最好时机,但船钓出海困难,风平浪静或少风浪,船钓虽能出海,海鲋
3 {; \$ V5 ~$ o3 E6 f, B的渔场却不易找到,很难钓到海鲋。因此船钓专钓海鲋者较少。
. H1 w! I3 c9 u1 {9 ^
9 I- ^5 t& v/ B3 l0 ]5 A 燕鱼
0 |0 t( H' P4 n' m1 q" l/ G3 ] G. }1 b, P0 z
1:沿海钓幼鲅鱼的时间,一般在七、八、九三个月份内,这时,海边各种幼鱼仔成群结队,鲅鱼是以捕食幼鱼仔为生,
" P$ n( ^* L7 u9 C6 ~$ e* a9 e# s' D0 N+ ?9 U* B
因而引来其寻食,正是钓幼鲅的好时机。若早些鱼太小,稍晚些鲅鱼稍大,岸边食物已不能满足其胃口,随之游向远海。过九
! m& G. b# p2 \9 q7 i7 T
0 s) V3 \! @- ^$ H* H8 f# w月份想钓鲅鱼,就需要船出海了,这种钓法本文暂不述说。, e) n8 e( |. H
; A: @% T2 u& U" Z9 B9 n8 U 2:钓具的准备。
/ F# Z+ A% U, g 竿:一般5.4米左右手竿或同长度的手海两用竿均可。
; p) c+ W9 p: o* L$ k' ~ 线:一般鱼线,主线长度与竿同长或略短。
- N1 |. T2 z3 r; l& |1 O. H 坠:5克左右铅坠(根具海流的大小定铅坠大小)。* c- y! P! B: D! V
漂:浮漂能浮起铅坠,有海浪浮漂稍长些好用,七星漂也可。5 l8 L# F5 z( b) x
钩:12号。' |' y: G! s g: m, E0 l
脑线:比主线稍细,单钩15厘米长度,若双钩,另一脑线再长出10厘米。
" r+ U- h5 _8 E7 g8 r5 {' U( f 浮漂深80厘米左右,拴好钩线。: L( e6 L8 ^+ m& t
抄网:三米长、加固、密眼抄网一把,用于捞小鱼做鱼饵。: _# R* U2 y) x& ]+ Z
其他用具:水桶一只。盛鱼饵和钓上来的鲅鱼。
) v9 b/ ?9 ]$ c" N2 F 方法。* O6 M: q$ F' [/ S
天气:晴天烈日、高温。
0 s! K* P6 u; }% ^" ~ 钓鱼时间的选择,涨潮时,尤其是初一和十五的前后三天,是海钓的最佳时间。' V" L0 W, q, b+ C5 E' d8 j9 \. V" K+ R
钓点:发现海面上一群群幼鱼仔受惊急游或跳出水面,就是鲅鱼或鲈鱼在捕食小鱼,必定有鱼。
! h- x. k8 k: C5 E) { 先用抄网抄捞岸边3厘米的小鱼(小青鱼或小鲻鱼),备用做钓饵(活的)。小青鱼最好。这种钓法不需诱饵,海面一群群小鱼就是天然的诱饵。) p9 e) \7 n# `+ e8 n( f! P3 j" H
挂饵:一钩一饵(整条小鱼)。- B3 [9 {+ P! _
* P9 N' [* U7 i7 U& h, {- N" ? j
鲈鱼
8 e1 q3 W9 x3 B! X8 T( e4 @/ k$ K
1:习性:鲈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性情凶猛,游速快,力量大,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很少游至水面。鲈鱼非常贪食,碰
" r8 o+ ?+ N4 {- F) E0 y到适口的饵料鱼,无选择性,不挑剔,主动追击,一口咬住便吞食。常以鲫鱼、虾虎、鲚、麦穗、餐鲦为食,如果水库中有适8 X4 }& @/ S: c( q, `% J2 _/ l
口鱼苗,如青、草、鲢、鳙也照食不误。活跃的季节是6~10月,觅食高峰是9~10月,但即使是寒冬也觅食。1 G0 T0 i3 D: H$ a- B t* h, ~/ j
. g$ y7 u5 }- J% r: a [2 t 2:钓法: 1.静态浮钓。用手竿和海竿挂活饵,静止在一个点上相对不动施钓。手竿选用5.4米或6.3米较好。由于
, v4 H2 |+ n* o7 f1 C7 }鲈鱼是以活饵为食,主动追击,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因此用手竿钓应以浮钓为主。饵以活的餐鲦为佳(鳖鲦不要太大,要兼顾+ p5 G* M* v7 D# d# \
钓到一些小一点的鲈鱼)。在挂餐鲦时,应从背脊上穿过,这样餐鲦长时间不会死,不停地游动,非常诱鱼。饵到浮漂的距离
$ V+ Y; O t. Q/ @1~1.5米较好,这样距离正好符合鲈鱼的泳层。- P$ a2 z: f& h1 |! ^( t
) @+ V$ }) Y; ]) J' _
黑鱼
! N5 x9 h5 E' ~ v: H( [$ |, M# l) ?1 w- U; ^& B6 ~
1:每年的四至六月、九至十二月为垂钓旺季,一至三月天气寒冷、六至九月天气炎热时为淡季,但深海区、沉船区除
% \) `3 u' h3 S }1 S- a9 z3 v2 N( F外,一年四季均可施钓。旺季中尤其以九至十二月中的霜降至大雪前后为垂钓黑鲪的黄金季节,此时黑裙为积蓄越冬体能,成
6 n4 E% H" v, g2 m$ R2 {+ D群聚集近岸岩礁地带、防波堤及养殖区,不分潮水,白天黑夜疯狂觅食。夜间在钓组上加挂荧光珠垂钓效果更好;白天垂钓以
) m/ P8 O! k2 B$ _晨昏最好。近岸岩礁地带、防波堤岸码头、沉船、养殖筏区等。泥沙海底不可钓,但养殖区除外。
2 v' `/ f- h, h9 M
' b, O$ _6 o ]9 ?0 w# |" `# W 2: 浅——浮拖* @1 Z3 }% i! q" K5 v
浅是指高潮时水深不超过4米的浅滩,退潮时海底地貌尽收眼底。礁石群和砾石区是浅滩的最佳钓点。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平时都把钓时选择在每日24点之前满潮的夜晚,即农历十二至十九、廿七至初四,主要钓“六三”潮,即潮涨六分开始至潮落三分时为止,尤以满潮前的三四小时最佳。
! L7 Q( H; i4 i X. i7 ? 浅滩钓黑鲪,为避免挂底、提高垂钓效率,浮标拖钓法是最佳选择,同时应选择抛竿时不易甩脱的钓饵。主要使用两饵:第一种,六线鱼肉将其切成2毫米厚、长4~5厘米的细三角形;第二种,小泥鳅。为了便于抛投,坠和标合为一体构成“坠标”(坠标具体制作见《垂钓》第6期的《浮拖浅滩鲈》),子线2米左右,在钩上方10厘米处穿3枚4克重的小铅豆作附坠,作用是避免在抛投时子线缠绕主线,其二是调好拖钓时钩饵的入水深度,钓钩宜选用较大型号的长柄钩。 0 U% }- p, }4 m7 f' t" p/ @ o
抛投技术同《浮拖浅滩鲈》,不同之处在于钓饵始终处于海水的低层。海水较浅时,要将2枚坠移至坠标根部,这样可以缩短钓饵入水深度。随着海水的上涨,再将坠标根部的附坠逐渐移回原处,使钩饵始终在黑鲪的索饵水层不停地左右摆动前游(离海底不能超过1.5米)。还可以向各个方向抛投,会大大增加黑鲪和钓饵的相遇机会。1998年11月2日晚,笔者在河口海域拖钓4小时,共钓获黑鲪32尾,最大450克,最小100克,总重5.1千克。近几年深秋夜间浮拖浅滩黑鲪,平均鱼获量都在2千克左右。. P) \. K" g X( b9 [
二、 深——沉拖
; p) S1 J7 j& U 深是指离岸较远、低潮时水深超过4米的区域。若这时继续采用浮标拖钓法不免有些教条,事实上大多时候也不能奏效,原因是子线长度不够,钓饵不能处于黑鲪的索饵水层。若增加子线长度(3~4米),则给抛投带来极大难度。此时采用沉底拖钓法才是深水垂钓黑鲪的上策。& j' t u9 g; l- O/ [
$ J1 m4 M( L$ v/ x3 n0 B! @
深底拖钓法是指待钓组落底后,便匀速不停地收线,让钓饵在水底层向前游动,从而达到诱鱼上钩的目的。钓点应选择底部为疆质、有少量礁石且海草茂盛的海域。许多钓友为了增加钓坠的浮力、减小挂底机会,会将铅坠改用橡胶坠、子线长20~30厘米、坠上系钩(钓钩采用钩尖内弯型),钓饵也多用黄鱼肉和泥鳅。这种沉拖钓法也极有效,但常常会阻坠挂钩,影响垂钓效果。, z" Q3 F% S) |7 J0 Z: e
0 W' f0 L4 q' j+ K3 ?* y% e6 Y 3:边——上下拖' o# x! C6 Y/ E D+ g t
边是指离岸只有四五米的水域。人工防浪堤坝下、岸边礁石群处、养殖船航道两侧都是岸钓不错的钓点。钓边,抛竿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宜采用手竿进行拖钓。4.5米以上、硬调的手竿是最佳选择,这种竿可以快速提鱼上岸。线应与竿等长或稍短。为防小黑鲪上钩,钓钩不宜太小,最小也应用长海304号。钓饵首选海蟑螂和海虾,其次是鱼肉。 . ]' k; `+ T) t! V( |; J
( w: m) @& f, o! a. o* s) b. Q
施钓时,应专门寻找礁缝和坝根处下钩。要掌握“轻、慢、快”的原则,即轻轻提动钓饵,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复上下拖动,使饵在黑鲪的泳层附近做上下垂直游动。当黑鲪发现身边有猎物时,会突然蹿出,一口将猎物吞下。有鱼上钩时,要快速扬竿,不给黑鲪钻洞的机会,马上提鱼上岸,否则必会断线失鱼。当一个钓点连上几尾而再无鱼吃钩时,不必死守,应再寻他处垂钓。
7 K9 L( \- }& C- X4 Q8 A6 D) @* I% o/ A$ @) [3 M3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