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就认识到“细其纶”在垂钓中的重要性。然而,这一技术要求,只有在化学合成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才真正地实现了,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钓友们对强力、线径、柔软度、隐蔽性、抗磨和抗老化的需求。本文拟就有关钓线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 P5 j# l ]8 o) I" r
; X$ x6 P3 h `1 T
! x& L7 K/ S) q+ K, a9 E 一、破译钓线的号数之谜 , n) _7 e$ i* P. Y, N
8 s. i' o& ~# r B! a6 q+ f! |( `2 ]
钓线的规格多用号数表示。线细,号数就小;线粗,号数就大。照此类推,钓线的号数增加多少倍线的直径也增加多少倍,这个推论是错误的!比如,1号线线径为0.1652mm,2号线的线径却只有0.2337mm,是1号线直径的1.414倍。 6 Y8 q) ]$ |( g
" c5 p6 P, ]% z: ?4 u
6 A3 o' K2 z8 ]# a4 v1 N7 [ 通过比较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同样材料的情况下,一种线的号数是另一种线号数的多少倍,线的截面积就是另一种线的截面积的多少倍,这种号数线的直径是另一种号数线直径的多少平方。上例中2号线的直径正好是1号线的2倍。知道了号数和直径的关系,只要记住了一种线的号数和直径,便可用未知线号数÷已知线号数×已知线直径算出任何一种号数钓线的直径了。
3 s+ V2 e7 `$ p2 O: Y; r0 L2 f) P& ?: e" ]$ n3 Y
, P0 w) [5 l) r: K 同样材料的钓线,其最大拉力值是和它的截面积成正比的,因而也就和钓线的号数成正比。号数相差多少倍,其强力也相差多少倍。
( e, {, C, @( _, p9 G% c
* y* W6 e( {! g* d; u& D8 J2 {4 E4 ]3 ]
钓线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因工艺条件不同,拉力值要略微打一点折扣。如,2号线的拉力值只有1号线的1.8倍,4号线的拉力只有2号线的1.9倍。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在选择主线的子线时,就可以大胆地按号选择,子线号数是主线的一半或略小于一半,而不是直径为主线的一半。考虑到子线在结钩时强力会略有降低,用双钩子线的号数等于主线号数的一半仍然可靠。 m; ]; E1 U& ?7 C- w; J" L3 H
9 N$ r# k. i: A) W$ O6 u" F& M6 O4 Y' s) C M% |! ]7 L
二、微不足道的纤维透光现象 " N8 B1 i: D% Z: k, x. X: A/ Y7 }2 e0 D
3 |# c# y5 Y1 a5 Z0 ~5 k7 B3 {/ h: m: A: m/ y' j: k! a8 q
有资料介绍说透明的钓线存在“纤维透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钓线变得明亮,透明线比不透明线更宜于被鱼发现。”笔者做过试验,证实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却是微不足道的,对垂钓没有影响。 Q0 \# o9 p- q0 r5 Z/ G
# j- |7 u7 j) a! ]5 M- U7 ~5 N* i& z5 E" Y
我的试验过程是这样的。找一根透明钓线,在黑暗环境中把线贴在打开的手电筒的镜面上,用手捂住。这时我们在钓线一端的横截面上,可以看见一个很亮的光点。这就是所谓的纤维透光现象,有些玩具灯、装饰灯也是利用了这一现象。通过比较,发现粗的线的光点较强,传播距离较远,细线正相反。以透明的富司达线为例:4号线在距光源10厘米处就已看不到光点,0.6号线在5厘米处就看不见了。而且钓线打结、缠绕后传播距离更短。
0 [, W( p3 s# [) s! P
: ^! ^' j d+ u1 j( y7 j+ Q
, |: R( q7 s' t' n9 ? 三、钓线标示生产日期有必要吗? $ E5 X5 E. @7 Y: S0 h7 t1 r
: \* H! n) n5 |8 m/ J% x
* s; V0 E. z5 q/ v6 m0 W r+ s! _
在钓线包装盒上标生产日期的目的,是防止钓线因存放时间过长、老化后造成强力过低影响垂钓。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都存在老化现象,绝大多数钓线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多半是锦伦这种耐日光性很差的高分子化合物,其老化程度视光照的强度和时间而定。从这个意义上说,钓线标注生产日期,是有一定必要的。不过我们还应看到,各厂家的抗老化工艺水平不同,抗老化能力也就有较大区别。再加上钓线在贮存、销售过程中的保管也有很大差别,仅凭生产日期来判断的老化程度,是盲目的、不科学的。笔者认为,尼龙钓线在避光、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存放,保存5年左右没有问题,选购钓线时只要强力大,色泽正常、透明度好,就不存在多大的老化问题。
1 n* n+ B5 D* `! F7 D
* r3 A4 }6 T* v) x' g- ~+ o+ I$ c" \. i: [+ f" V6 ]
四、钓线的软调和硬调 * p; G7 M$ R0 ?4 E5 d, K
, K% r5 y. u# ^3 {$ Y
% X7 n7 F; Q) u: ^3 U7 s
常见一些貌似进口的钓线上标有“软调”字样。所谓“软调”不外两层意思:一是线质柔软,二是宜配软调钓竿。有些垂钓经验和力学知识的钓友都应该知道,钓线上标识的调性字样,纯属画蛇添足。因为,好的钓线本来就应具有柔软性好的特点。再则,就竿线的选配原则来说,只应根据它们的强度来考虑,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标准。在线的强力小于竿的强力这一基本原则上,适当选用较粗和拉力较大的钓线,遇到大鱼时主动倒竿和鱼拔河,也不失为对付大鱼的最后一招,关键时刻有舍车保帅之功。那种把线分为软调竿用硬调竿用,是没有多少道理的。软调竿的拉力不一定差,硬调竿的拉力不一定好。
* f1 p9 K/ G. S" F8 Q, |
+ x. V% r ~. B" L% u( d3 E" ?; f' Q8 t7 l
五、好坏优劣话伸长
9 W# l9 d( W% o1 j( G ~& [. j8 n' f" O
8 o1 T: |( v* p9 X% p; E
钓线受拉伸后,内部会产生空穴,线表发白,线径变细。种种迹象表明,钓线伸长不是好现象。所以,钓友们都希望得到强度高、伸长率小,甚至没有伸长性的钓线。笔者认为,钓线伸长有其不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正是因为钓线能伸长这一特性,才使“放长线钓大鱼”成为垂钓的经典理论。长线有容易钓到鱼的一面〈钓点远〉,也有容易遛鱼的一面。一方面,长钓线就好比一条长长的弹簧,发挥着“自动遛鱼”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将长的钓线拉断相当费力,在达到钓线的最大拉力值之前的须作的功,即消耗鱼的体力较大,鱼不容易把线拉断。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没有一点伸长的钓线,用它钓着鱼后,只要鱼的冲击速度足够大,莸得足够的动能,鱼便可以在瞬间将线拉断。因此笔者胆敢武断地说:“在钓线的强力和线径相同的情况下,应该是有伸长性的线较好!” 0 }3 A. M6 C. Q$ w/ f' `, T
# e3 _" }+ m9 |: O7 J5 d# f
6 c8 w4 G* ?* ?5 G1 m/ [/ P1 L" l1 F 钓线的伸长分为可回复的弹性伸长变形和不可回复的塑性伸长变形两种,发生塑性变形的钓线各种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我们通常选用较细的线作子线,绑钩时常常唯恐不紧,用很大的力拉线,结果在没有使用时就已损伤了。若改用伸长率几近于零的贝克力火线,作子线,便可以放心地用力拉紧,只要不拉断,强力就几乎没有损失。 . q& R5 _8 a& i% h# M: X
* F) n4 c$ A1 o; A
* w' K1 T/ _6 i+ u 六、试解“记忆”线 ; g8 [( c0 V) v5 W! R1 G4 r
; C1 i7 @6 C$ B. c
4 Y) O# H- E1 ]" i 把记忆一词用于钓线,显然是一种张冠李戴。笔者以为,所谓记忆线,应该是一种柔软度特好,受外力扭曲后不容易发生不可回复的塑性变形,在钩坠很小的拉力下就能恢复到原先顺直状态的钓线。 3 l0 Y3 X. a; o, r' t L
& `% K8 @1 |6 L' I, G" c. E
) A' f& R* D8 m6 e: @0 D 有的钓线以低记忆、无记忆自称,如美国进口的贝克力火线。此线可以向任意方向折绕卷曲,到时只需轻轻一捋便可拉得挺直。可此线确有独到之处,用低记忆形容恰到好处。
( T2 c# E# j! o- |( l7 S( @% C% H+ Z) v0 t% f2 m B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