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高级鱼类,黄脚立以其肉质细嫩鲜美著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熟知。
7 J; k' M( m9 ~2 [7 W* ~& n& j
; D. V, ?8 z4 |$ p/ {( n 黄脚立其实是黄鳍鲷的别称,属鲈形目鲷科鱼类,又名赤翅、黄立鱼、黄墙,潮汕地区则称其为胶辣鱼。在外观上,黄脚立和黑鲷(黑格)、黄锡鲷(枋头)类似。因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 C- I9 H3 ~( M: O7 I) Y% h5 P- f. L/ N# ]
) R8 q9 v1 D* t& B6 _4 F; U
/ g. L7 W2 _) M: x4 ]6 j% r& V: t分布及习性 〉〉) F7 T- G0 l' i f
' }$ i" u/ _3 _, T; C
黄鳍鲷是一种海产暖水性浅海近岸鱼类,分布于红海、阿拉伯海沿岸、印度、印尼、日本、朝鲜、菲律宾和中国近海。) s6 Q9 K8 Q- A. z2 U* k1 g* M+ E# Z
3 m" I0 R. Q5 Y* ?
黄鳍鲷喜栖息于岩礁海区,一般不进行长距离洄游,但是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两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
/ U- H8 y- T9 w
7 y9 w2 i y2 P* }, l5 b 在我国南方,黄鳍鲷近岸产卵适温为17℃至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月至2月可见鱼苗。黄鳍鲷的生长速度较快,1龄鱼体长17厘米,体重150克;2龄鱼22厘米,330克;3龄鱼26厘米,56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35厘米,体重3350克。幼鱼有雌雄同体现象,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 Y* M. c/ J+ r
; o$ d- o9 z# T1 x
黄鳍鲷是杂食性鱼类,摄食贝类、长毛对虾、蟹类、藻类和有机碎屑。仔鱼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每当初夏,水温回升到17℃时,摄食量开始增加,20℃时,摄食活动最频繁。一般在黄昏前摄食活动最强烈,下半夜很少或暂停摄食。0 b# g3 n/ @8 w1 O+ C' f s
' W. w$ l# c& D# w
形态特征 〉〉
) p6 |$ [- i( n5 Q9 ]
) D2 ?+ ]4 {% Z" ]. @ 黄鳍鲷长约15厘米至25厘米,身体呈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呈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分及尾鳍下叶为黄色。
. T8 i+ y" {; H( t
4 T1 Y, U! T# z9 Y: E8 K# U: A; @
" D9 t/ h7 r; k0 K5 b海钓小妙招 〉〉
9 G0 N+ _' i f5 o, ?! Y O* `) e
% l- u9 F; n' r! Y! Q* h5 y 黄鳍鲷进食比较谨慎,发现食饵即吸进再吐出,反复多次,确认安全之后才会再次吸入吞下。黄鳍鲷虽然属于杂食性鱼类,但对食物比较挑剔,因此在钓饵的选择上,最好做到投其所好。
x) P$ M3 ]0 {* T' N( h6 L
6 F& t* l% ^% P( w% K2 v 黄鳍鲷对鲜活的钓饵比较感兴趣,因此挂饵时最好能使钓饵在钩上存活较长的时间。常用的钓饵有:软壳蟹、牡蛎、活虾、虫饵、南极虾。' p5 g% A2 G- U9 D* n! H* g
3 Y9 S4 \7 r" \. A$ V6 `
使用上述钓饵时,有3个需要注意的地方:1.如果使用活虾,体型不宜过大,以5厘米左右长的小活虾为最佳;2.使用虫饵,建议选择红虫;3.使用牡蛎时,建议使用褶牡蛎。/ R* A4 [; I- u9 r/ Q
" v v$ f9 ~- d6 o5 \6 ?&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