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000钓法; j' K8 O' @8 V f: L
- k7 `! n8 S. l/ ~4 S
1000钓法的钓组基本设定:1000钓法的基本钓组的设定好像与一般的主流全游动Suru Suru钓组没有分别,但细看后便会发觉这种1000钓组与Suru Suru钓组的最大分野有两处地方。( w6 o8 M( ~5 J" p p
. q9 H, _; U4 n9 k$ ?
(1)、采用超长的子线(总长10M-即大约6噚或两竿);
2 z7 T Q' u; h; ^3 }# t' X$ [, j# @, o1 t$ k! v3 V. ?0 b. a& J
(2)、采用浮力为丹锥单体状态时海水浮淡水沉的00号丹锥(其实这种钓法衍生了钓研专为池永祐二选手生产的型号及号数-ExpertGureZ-0C号的,但容后再谈)。+ q" U+ ?) Y4 z1 f, j$ K- N% L
/ l p) S; h/ \0 x* a ~3 U2 V
看到这裡心思细密的读者大多可能猜得到1000钓法的命名来由,因为10M子线加上00号丹锥便等于10+00=1000,所以顺理成章将此钓法名命为1000钓法。
8 y$ F7 U- m! j/ I7 Y# I9 k% ]5 w6 E, b/ ]
1000钓法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及表现:8 V& U8 X: B+ x2 k1 w# ~+ y
* }1 `: w. t6 b: d- {
大家了解这种1000钓法的基本钓组设定后,可能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这种1000钓法的钓组与我们平时采用普通的全游动Suru Suru钓组加上00号丹锥有些甚么分别?为何说这种1000钓法是一种试图克服大风大浪涌下的一种进化Suru Suru钓法?
, |+ a( }) x. L0 n a1 b- H
" W$ I% l" ^3 _- ^$ n7 G 如果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便要从普通的全游动Suru Suru钓组在大风大涌下的钓组表现说起。
; L1 n6 V* n, ?9 k' }1 O5 W7 _' A t; d) v8 ^6 u" p
当我们将一副普通的全游动Suru Suru钓组(00号至G2号丹锥)放下海中,这时钓组中勾着钓饵的钓钩会首先缓缓下沉,而下沉的轨迹是以丹锥为支点作出弧形的下沉。此时钓手待钓钩及丹锥下子线的部份到达一定打斜及伸展后,便可以适时减低拉紧钓组的力量,作出适度的放线。此时钓手必须要懂得利用张线技巧,密切控制着丹锥的前进、钓线的放送、钓饵的下沉速率,要做出能够令丹锥下钓组能够被适度拉紧,丹锥乘流性受到抑制,但又要能作出放线控制子线及钓饵下沉。4 ~5 c, E/ U7 b, A% `
0 C* f# L& W+ {! U7 b: s' l 这一部份是最难的,因为必须要有良好的阿波钓法张线技巧基础,否则如果只是采用FreeFall钓法,只是放线不作牵制,丹锥便会越跑越快,变成丹锥在前饵在后的状态,达不到“丹锥在头饵在尾,子线伸延轻打斜”(头指流头,尾指流尾)的阿波钓法的终极意义,反而以为是两层流,但有经验的阿波钓法钓手,从收线拉扯间已经可以感觉钓饵有否存在及是否两层流,所以根本不会出现此种错误。9 @1 O/ Z) n3 D/ c7 M% s/ l9 S2 }
) K8 G" d: r* ?& ^! [: D/ Z% E+ \
9 r/ f) T9 D& \6 d. Z: w; ^ 个人一直不提Suru Suru钓法就是因为此钓法要钓得好,没有良好的阿波钓法基础,而且也没有经历过一段长时间的低荷铅量丹锥(指1B或以下)的操作经验,一定会钓不好的。如果初学矶钓者一开始便误信Suru Suru是最容易,最舒服的神奇钓法,放弃从阿波钓法的基础学起,每次到钓场只是钓Free Fall,将中鱼交给长生天,要拿此等技俩去竞技,相信真的要去多拜拜神才可以。记住,阿波钓法钓组的极意是“始于固定,终于固定。”别人是哪样想法我可不太清楚,个人则是希望最终能够将阿波钓法(包括钓组、操竿控线、诱饵运用)整合运用到达至回到起步点,一条母线、一条子线、一个钓钩、一颗咬铅、一支固定丹锥的木籤,一副最简单的钓组,仍能挥洒自如,此愿足以。
8 h$ M( a- B: `) Q- ^& j: I# b9 q% ~( T, M2 T* C
话说回来,以上的操作似乎是很理想的也不太难的,为何会有衍生进化SuruSuru钓法的需要?大家请不要忘记,诱钓二维当然容易,但是如果加上维真实环境,风与浪涌所产生的表面流向便会构成重大的影响,对于乘流性高的丹锥绝对有严重影响。流只影响丹锥?非也!浮水的母线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可以斩杀敌人,但却也可以误用弄伤自己。
1 g) M( y" Y& l4 y% f. W1 o$ ^* N" G/ m
如果加上侧风横涌(或大风大涌),一副普通的全游动Suru Suru钓组放下水中,就算采取操竿控线(请记住全游动Suru Suru钓组并不能像固定或半游动钓组那般能作出大幅度的控制)。钓组是很快会偏离诱饵带轨迹的,尤以将标点设定为深处更甚,钓饵根本不能于深处产生诱钓同步。如果采用取捨手法,则钓饵只能于深处产生同步,缺乏由浅至深,延长同步时间的意义,那样是否钓全游动Suru Suru钓法也没有关系,因为根本不能发挥Suru Suru钓法的极意。
2 M9 a# f( S3 A' d9 L3 {# S# d5 [" H. s
同样情况,就算风浪较小,如果需要采用远投方式作钓Suru Suru的话,母线乘流性因表层流向而产生的影响也是严重的,所以Suru Suru钓法一向均被认为是只有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一种只能作钓矶际至近场的钓法。如果侧风横涌加上远投,又要延长同步时间,Suru Suru钓法如何做到?1000钓法是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另外就是探讨咬铅的问题,众所週知,咬铅的作用是令钓饵下沉,但一个鲜为人知的奥妙是,咬铅对鱼索饵有决定性的影响。
/ d- s1 e, Z- O* _: E+ p9 N
T' D0 V9 I* K" D+ { w# ~1 Z 很多人矶钓黑毛时喜欢采用全飘子线,说这样的钓饵很生动、很飘,所以黑毛会索饵,矶钓黑鲷时则喜欢在钓钩上方加上咬铅,说这样能稳定钓饵,也比较会索饵。如果采用长标(或丹锥)重铅而习惯将残存浮力调教至极低极低的钓手,他这样说法也未尝不可。一副超载的长标钓组,受浪涌上下晃动的影响是很轻微的,基本上由长标至重铅间就像一整根会过浪涌的长标,钓组受浪涌的浮力昇起浮标而牵动钓钩的情况很轻微,所以观念上则认为全飘子线钓饵很飘,钓钩顶附近加咬铅钓饵会稳定的情况出现。
$ {9 I( h4 `( V# @# a) q! n; h& m# X: t9 [$ f/ Y! H
如果换了是一副丹锥钓组,而且是一副低荷铅量的全游动钓组,施加在丹锥上的下沉力只有那子线的丁点下沉力及浮水母线若有若无的下沉力,遇上浪涌,情况会变得什样?我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情况下,全飘子线的钓饵是较稳定的,钓钩上方加上咬铅钓饵是呈现上下跳动状态的。因为全飘子线在水中的状态并不如普通人所想是直直的,它是被水流推动形成一个弓弧形的。这种状态,就正好像一个弓形的避震缓衝位,当浪涌将丹锥上推或下压时,弓弧形能够将丹锥上下幅度所产生的影响卸走,钓饵几乎是自然的在水中飘浮。这种自由飘浮的钓饵状况对黑白毛来说是致命的诱惑。至于钓钩上方加上咬铅,子线会由弓弧形转为被拉直,这是浪涌对丹锥上下晃动的影响便会直接投射于钓钩上方的咬铅上,钓饵便会堕着浪涌而晃动,这种状态对杂食而且具掠食性的黑鲷也是致命的诱惑,钓饵并不是所谓的稳定了黑鲷才会索饵。
% H; n* t3 s; i1 f6 p, t! K' \! K6 i6 Q1 {
如果目标鱼是黑毛的话,水温不低,黑毛的活性较高的话,通常在钓钩上方一段距离加上咬铅是有助钓获的。因为钓饵会随着浪涌作出频密而小幅度的跳动。如果水温偏低或者那裡的黑毛较为紧慎而有吃饵龟毛的情况出现,全飘子线则有助索饵的。因为钓饵会随底部的水流轻轻飘浮,像极了没有钓钩的诱饵,这样黑毛的戒心便会减低。但各位请不要忘记,活性低,黑毛就会留在深处,全飘子线深钓Suru Suru,如何做到?6 M1 a9 V$ w& c! X: x9 s
; ]8 U# c' A# \4 V
说到这裡,我们便会想到,Suru Suru钓法主要发展出来是用作黑毛竞技比赛的,如果想钓深,便要加上咬铅,如果加上咬铅而因为大浪涌而推动丹锥,引致钓饵过份晃动而产生违和感黑毛因此不就饵,如何解决这种两难局面?1000钓法是其中一个解决办法。* h5 E9 x6 j% T
# g) {6 x+ l A6 @/ o) c 现在我们来看看1000钓组在水中的表现,假设现在丹锥下设定的长度是两噚,当钓组被抛下海时,整副钓组在海中伸展的情况后,由钓钩至丹锥有两噚是子线,而丹锥的顶部也连结着四噚子线。这些拥有高比重的碳素子线是会同步下沉的,而丹锥因为是海水浮淡水沉的00号丹锥,所以它会被两头分别位于丹锥顶部及丹锥底部的子线因下沉力而轻下压至水中,此时你会见到整副6噚子线的钓组会水平下沉至大约水面30-1000px之下,然后钓钩那一方会循着以丹锥为中心点弧形地下沉,而整副6噚子线的钓组因为稳稳的沉在水表的30-1000px之下,由风做成的直接影响或由浪涌做成的影响将会大幅减少,这时钓手便可以采用类似Suru Suru钓法的放线技巧去操控这种1000钓法的钓组,从而达到不受风及浪涌的影响,仍然于大风大浪涌或远投的情况下采用Suru Suru钓法,维持Suru Suru钓法有钓饵自然下沉,轻钓组容易依循正确流向,也不会产生违和感的优点,钓出其他钓手于恶劣环境下根本不能使用的钓法。
- R( E, n) b8 c( r: b. k
n6 m, z7 @ r# q 同样道理,1000钓组因为整副6噚钓组稳稳的沉在水表下,所以由浪涌上下产生的运动并不会影响丹锥随浪涌上上落落,当然钓钩上的钓饵就不会被影响,形成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在水中飘浮。这种优点,尤以当钓手需要于子线上加上咬铅,以求将钓饵更容易带往深处时更加明显,如果是一副普通短子线的Suru Suru钓组,加上咬铅钓深,只是浪涌令母线及丹锥上上落落,已足以产生很大的钓饵违和感,于恶劣天气下钓果的分别会十分明显。- H+ Y; O8 T1 ?0 F
% R0 R$ B( X) F4 y: @
. v! A4 u# e9 D$ n) R- `* g
|